从我毕业到现在,近二十年的时间里,我待在这个城市里的机械模具制造业中,身边所见培养出的好钳工,少之又少。我想了想,应该是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。技工在社会上的地位不高,收入也不高,工作的环境相对都比较恶劣,一个技工从菜鸟到相对比较成熟,付出了非常多的艰辛,最后却都很难得到认可和尊重,而且技术出身的人在工厂里面很多时候也很难得到重用,说白了无非就是有活**上去干活而已。 现在国有企业里面的师徒制基本已经瓦解,徒弟很难像以**样去尊敬师傅,师傅也很难像以**样去精心的调教徒弟。私有企业里面技术熟练的技工很少去教其他的人,有一句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,相对来说都比较保守。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,都很难做到拨款去对技工的培养,因为技工的流动性也非常的大,哪个企业愿意去做那个冤大头啊! 中国的职业院校,数不胜数,但是基本上培养出来的技工却非常少,在机械制造领域,很多学生选择了转行业。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条,学校里面的体制不够灵活,无法激活老师的热情,即使老师有热情,但是大多数的老师都没有工厂工作经验,水平不够,想教也教不出好学生来,而且培养目标不明确,教材基本上是沿用专科的教材,而且教材比较落后,并且有很多教材里面有很多的错误,很多学校里面都有实训车间,里面有大量的设备,但是基本上都是摆设,很少用于学生的实践,即使实践,**,不注重产品的品质,*二,不注重实际加工的效率,与企业中的要求严重脱节。学校和企业合作,是一个很好的方式,但是在整个的运作过程当中,很难起到真正的作用,因为学生到企业里面实习,基本上就是做流水线操作工,基本上学不到什么好的东西,企业无非就是在用学校里面的学生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而已。 国家的数控大赛在学生当中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,但是数控大赛本身的运作决定了,学校只能把资源应用在几个少数参赛的学生身上,使其能够取得好的成绩,但是对大多数的学生,没有得到惠及,而且大赛的成绩,有很多是虚假的。我接触过很多数控大赛获奖的学生,在实际的操作当中,依然是不讲质量不讲效率,堪称业余选手当中的优秀者,但是和真正的职业选手相比差异较大。技工的考核系统形同虚设,基本上是花钱买本,那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技工,因为职业资格证书的**有限,在企业里面根本就得不到重视,有证书的人大有人在,有水平的少之又少。 这就是,我认为的高级技工越来越少的原因。学实用技术来济南数控模具科技研究所,趁青春,早奋斗!